和孩子睡同一房间,好还是不好?

0
回复
117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15-3-15 17:03:3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乐可可 于 2015-3-15 17:04 编辑

      在小牛牛出生前,我曾很理想化地认为应该学习西方育儿理论,从小培养孩子独立入睡的能力。所以,我大着肚子时就开始设计牛牛自己的卧房,准备在他6个月时就分房。至今想来不禁莞尔:牛牛现已1岁半,还是与我们共享一个卧室。他的小床就摆在我们的大床边上。

      出生时的重大“失误”

      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为什么这么大呢?话说回来,当时牛牛一落地,小女子只觉天地顿时不同,这种感受是无法在事先准备的。牛牛一出生就是个高需求宝宝,晚上一定要有人陪在旁边才会入睡,前6个月几乎是每晚与我紧贴而眠。
我在享受母子情深的同时,心里也在嘀咕这是否是因为一开始我就没立好“规矩”呢?记得产后按惯例,小婴儿都是自己睡在产房边上的小车里。我当时看着宝贝离自己远远的,心里很不踏实,于是完全撇开了西方友人有关小孩一出生就不要一起睡的警告,一把抱起了牛牛放在自己的身边,母子俩这才都放松地入睡了。

     失败的实验

     我的公公婆婆自己带大了俩孩子,对于再带孩子没有任何兴趣,于是一切都靠自己和老公了。小牛牛从出生的第一天到现在,吃喝拉撒睡都是我来照管,一个晚上也没有和我分开过。当时许多英国妈妈朋友一听到牛牛10个月还在分享我们的卧床,很是震惊。弄得我也很尴尬,仿佛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看了一些有关孩子独睡问题如何解决的书,大都在主张“哭喊入睡法(Cry out)”,要求父母在孩子睡觉时不管如何哭闹都不妥协,不要有身体接触和眼神接触,可以和孩子说话,但要温和而坚定。再不行就让他一个人哭,哭累了就睡了。读了这些书,看了网上无数“哭喊论”受益者的言论,我开始怀疑还不让孩子独睡,是否会阻碍了他以后的独立性发展。
于是,尽管于心不忍,我还是与老公商量在牛牛身上实验“哭喊入睡法”。第一步是让他在没有人抱的环境下在自己的小床上入睡,地点还是我们的卧房。如哭得厉害,我们会每隔10分钟进去看一下。结果第一天晚上,牛牛就用歇斯底里的大哭抗议到底,小子的耐力很好,断断续续哭了50分钟,不仅没有像书上说得“累睡着”,反而是哽咽得无法入睡。我和老公心疼得不行,一把抱起了孩子把他摇睡了。可是那一晚,他几乎每隔两个小时就大哭而醒。


    “三人一床”的美好
      第二天,一想起这家伙牛一样的犟劲儿,我就打起了退堂鼓。于是再次上网去查看独睡的资料,突然发现还有一种主张婴儿与父母合睡(Co-sleeping)的理论,认为合睡是依附式抚育(Attachment parenting)的重要形式之一。这种主张正是由美国的儿科医生威廉·西尔斯(Willian sears)根据自己和同为博士的夫人在养育了8个子女后提出的。他们前两个孩子的独睡都很顺利,可第三个孩子无论如何也不肯独睡,筋疲力尽的妈妈终于“违规”将孩子抱到了自己的床上,没想到孩子、大人一觉睡到了天亮。威廉和夫人还发现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婴儿的猝死率,还可以促进孩子大脑和心脏的生长以及必需的酶及激素的分泌。
      随后我买了《三人一床》(Three in bed)一书,发现有心理研究指出“哭喊入睡法”的原理是使婴儿感觉不到自己需求有回应,于是“认输”,不再发出需求信号。这种情况严重时会抑制大脑的生长,并产生一种负面的紧张激素。书里甚至提到为什么西方父母与成人孩子之间的关系普遍冷漠,这很可能是独睡种下的根。还提到了大量中国、印度等一些东方国家婴儿的例子,东方人习惯让孩子出生就和父母睡,所以这些儿童往往保持着一种发自内心的宁静,与西方的许多表现具有侵略性的儿童形成鲜明对比。

     自己的孩子,自己的选择
     当然了,影响一个孩子的成长有许多方面,睡觉方式只是其中之一。不过,我的脑子绕了一圈还是回到了原地,决定选择以东方的合睡式来抚养我的宝宝。做出这一选择的心路历程让我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孩子天生都是不同的,做母亲的最好的选择是在观察自己的孩子、聆听自己的心声和相信自己的直觉上作出的!从这儿以后,每当有英国妈妈朋友问我,为什么牛牛还和我们合睡一室时,我总是大大方方地告诉她们:因为我们都享受早上一醒来就看见彼此充满阳光笑容的时刻。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
收藏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 育儿知识大全  

长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所有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www.i52088.com
客服信箱:18965770835@qq.com  闽ICP备12013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