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ngirl001 搜罗明星爸妈们的育儿之道(图)
同平常人一样,为人父母的明星们在洗去浓妆褪去华服后,都是普普通通的爸爸、妈妈。他们关注孩子的成长,从孕期到生产、从生理到心理绞尽脑汁无一怠慢,养个孩子容易么?让我们看一下明星爸爸、妈妈们有哪些过来人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吧。 张柏芝:坚持母乳喂养 怀胎十月一朝分娩,Lucas一出生,张柏芝便坚持对其进行母乳喂养,她害怕自己不熟悉如何哺乳,还特地留院学喂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正确地哺乳。Lucas在3个月大的时候身体强健如半岁婴儿,身长力大,非常健康,看来这全是妈妈的功劳啊。 马景涛:注意胎教 马景涛很注意胎教,老婆吴佳尼怀孕时,他几乎天天放“史瑞克”、“人猿泰山”等电影,所以儿子出生后,果真头好壮壮,连岳母都好奇:“这孩子怎么长得这么壮?肯定是在母亲肚子里练的”他笑说,自己每次从外面回家,就会对着儿子大喊:“大金刚回来啰!”儿子也跟着发出“嗯、嗯”的回应声,他笑说:“可见得胎教真的有用。” 谢霆锋:储存脐带血 谢霆锋绝对是个绝世好爸,老婆入分娩当日,就在医生的指导下亲自替儿子Lucas剪脐带,并出钱将儿子脐带血储存入脐带血以预防突发事件。 陶晶莹:勤快换尿布 陶子的宝宝从没得过尿布疹,这么神?全靠陶子每天护理做得勤:每天早晨醒来,陶子都会用清水给宝贝洗屁屁。因为一夜的时间,宝贝的屁屁浸在尿液里,皮肤肯定不舒服。白天每次小便后,陶子只用柔湿巾擦一擦,然后抹上护臀膏,如果大便了就用水洗。出门在外时,宝贝若是大便,陶子只用湿纸巾擦干净,但到家后会马上给她洗个澡,让小屁屁彻底干净。这么精心勤快的护理,难怪陶子敢“大言不惭”。 小S:亲力亲为给宝宝洗澡 小S生下许俏妞后便跟护士学习如何给新生儿洗澡,但过后一知半解,又怕宝宝身体软又滑,便把自己身为新妈妈的处女洗转交给自己母亲。育儿知识在经历了某次女儿吐奶的恐怖经历后,小S终于下决心把洗澡练好。最后总算在妈妈的陪伴下,学会帮俏妞洗澡。事后她总结经验:带小孩没别的,就是要冷静,不管再怎么害怕都得装没事。帮俏妞洗澡的时候我手一直在发抖,但还是用温柔的娃娃声跟她说:“妈妈现在帮你洗脸喔……好舒服喔……”说的时候声音也在颤抖,“妈妈现在要把你放进去,好好玩喔……”反正就是抱着决不放弃的心情就对了,一旦你说出“救命啊……好可怕……抓不住了”这种丧气话,婴儿就会跟着害怕,一切就毁了。 那英:练歌哄宝宝睡觉 那英是天后级歌手,结果那英平常就借哄孩子入睡唱歌来进行练歌,而据知情人透露这个小家伙似乎对音乐有种天生的敏感,有时那英不唱歌他就睡不着觉。音乐对婴儿智力开发有极大的作用,看来有个当歌手的妈妈真好啊。 刘仪伟:检查大小便 刘爸爸可以说是娱乐圈中最具专业知识的一位了,其科学孕儿、育儿堪称各位准爸爸和年轻爸爸们的楷模。用刘仪伟的话来说,从宝宝的孕育到成长“完全是按照科学的步骤来的”。从孕前准备到最佳受孕时期,再到宝宝一天的吃喝拉撒,刘爸爸都有严格的时间表。现在刘爸爸的日常工作又多了一项重要任务,那就是和家人检查宝宝的大小便是否正常,虽然都是日常的琐事但是在刘爸爸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李静:和孩子做朋友 小沐尔和别的孩子一样,也有让李静这位明星妈妈头疼的事情。“我平时愿意和女儿做朋友,因为小朋友是需要一个空间的,所以我完全释放她的性格,这样她才能相信你,愿意和你相处。可是她要犯错误的话,我绝对不能视而不见,一定会和她讲道理,遇事必须要说通,这样她才不会去再犯这样的错误。”管教起沐尔来,李静看似严厉,但心里软着呢,只要孩子哭,她肯定也会偷偷抹眼泪。 蒋勤勤:不给孩子请保姆 在明星都围着事业团团转的时候,蒋勤勤的世界却与周围有点脱节了,她的心中只有一个“主角”,就是儿子。蒋勤勤说,她没有给孩子请保姆,已经和陈建斌说好,不管谁出去工作,必须有一个人留在家里看孩子,而夫妻俩总是轮番上阵。不管有什么样的演出,不管距离北京多远,哪怕是深夜两三点,蒋勤勤都要赶回家里,看自己的儿子。为了迁就蒋勤勤,《四世同堂》剧组不仅给她开辟了“母婴专线”,让她空闲时给儿子打电话,每天开工后就先拍她的戏,然后让她乘坐剧组配备的“母婴专车”回家,照顾自己的儿子。 王艳:信奉自然育儿 早已是妈妈级的王艳对育儿颇有心得,她信奉自然育儿法,因为她认为这样更有助于宝宝增强抵抗力,让身体更健康。只要天气不是特别冷,王艳就会带宝贝到户外活动。因为,她觉得只有在户外活动,宝贝才能充分接受风浴、空气浴、日光浴和水浴,才能吸取大自然的全部精华。天气暖和时,王艳还会鼓励宝贝在户外玩沙土或水,她由衷地认为这样长大的孩子会更健康。 孟庭苇:带儿子跑遍海内外 明星妈妈孟庭苇带着宝贝儿子张彧跑遍海内外,甚至让他登台当嘉宾。她的理由是:“在他的成长过程里,我能陪的时间并不长,所以我要训练他对能融入陌生环境,让他多一些经历。”
最后发表: raingirl001@ 2013-6-15 14:05 665 0 2013-6-15 预览
遇见海晴 爸爸越参与育儿宝宝越聪明
研究显示,爸爸对育儿的参与程度越高,宝宝就越聪明,适应力更强。 对男孩的影响 男性相比女性更理性、更有执行力,所以在男孩的教养中,如果有爸爸的参与,会非常有利于男孩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独立能力的塑造。 爸爸不一样的陪伴方式,会让宝宝对生活有另外一种视角,接触更多与妈妈在一起不同的事物,这对正在成长中的大脑是极为重要的。大量的信息刺激会促成大脑沟回的生成,大脑表面积越大则宝宝越聪明。 对女孩的影响 对女孩来说,来自爸爸的独特的爱是奠定她一生中对异性看法的基础。 父爱的缺失会让她缺乏对异性的安全感,以及与异**往的信心。她或许会表现得过分柔弱,以获得对方的欢心,或是过分刚强,来支撑自己受伤的心。不管怎么样,这几乎都是以与父亲的关系为模板的。
最后发表: 欣钰妈妈@ 2013-6-15 14:05 827 3 2013-6-15 预览
小甜甜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家长惹的祸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家长惹的祸 文/醉梅(练丽丹) “我的孩子在幼儿园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我的孩子做作业一会儿动这个,一会儿玩那个,一点作业要三小时来做。会不会是多动症?” 在生活中,反映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家长很多。注意力,是个很重要的心理品质,没有它,就无法专心听课,无法完成作业,无法完成一件事。可见注意力是个宝啊。 注意力不集中,有很多原因。在孩子的生活环境中,有没有充满干扰注意力的因素呢?在孩子更小的时候,家长有没有做过干扰孩子注意力的事呢?请看以下的场景在你的育儿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呢? 【不要阻碍孩子的探索】 2岁的淘淘真的好淘气哦!可不,他正撕开装有花生米的包装袋,把里面的花生米倒了一地,又一粒粒捡到自己的小鞋子里,又把鞋子往卫生间有水的脸盆里放……妈妈进来了,大呼:“哇啦啦,我的小祖宗,你在干嘛?”淘淘头也不抬,一本正经地说:“这是我的小船,这是小朋友(指花生米),看,在‘大海’里开起来喽!”妈妈没好气地说:“也不能这样玩呀!”啪啪啪,小屁股挨打!“哇……”一阵嚎啕大哭! 评析:哪个妈妈看到孩子如此淘气都会来气,但是,比物品更重要的是好奇心,它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动力。而孩子在探索玩耍中,正是运用专注力的时候,是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表现。 正确做法:孩子专注玩耍的时候,不要干扰他,当作什么也没看见,让孩子继续玩。 【不要打断孩子的话语】 虹虹的同学晓晓在虹虹家。两人在沙发上你一言我一语,在比赛“吹牛”:“我爸爸明天要给我买电飞车。”“哼,我爸爸会给我一架飞机呢!”“那有什么了不起,我伯伯是空军,他会给我买一架宇宙飞船……”“我……” 这时妈妈进来,叫他俩:“你们俩真有意思,快别瞎说了,两个小家伙吃饭了。”两个孩子中止了说话。 评析:无意中,孩子们正在放飞自己的思维,进行想象力的练习,正需要专注地调用大脑思维,组织语言,这本是很好的游戏,但妈妈的一句“吃饭了”,让孩子们的语言游戏嘎然而止,不能不说是遗憾。 正确做法:耐心等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把对话游戏做完。 【不要干扰孩子的做事】 6岁的小毛在房间里专心地画画,妈妈一会儿开门进来,拿一样东西,一会儿嘱咐小毛说:“你爸今天又喝了酒,睡下了,记住,你今晚不要去他房间打扰他了。”一会儿帮小毛把新买的画笔递过去:“这是我今天去超市买的,跑了好几家才买到你要的这种呢!”就这样,一幅画小毛画了一个小时。 评析:父母经常意识不到,孩子做事的时候,需要安静,需要不被打扰。这样的打扰,就是对孩子专心做事的一种破坏。 正确做法:一切的事情,一切的话,等孩子做完了一件事再说。 【不要中断孩子的观察】 傍晚,妈妈领着小明散步,走在林荫小道上。妈妈走了好远了,突然发现小明怎么没跟上来,回头一看,小明正蹲在一米远的地上看什么。妈妈走回去,才知道,小明在观察地上一只蠕动的小虫子。妈妈一只手拉起小明,说:“走了,没什么好看的,快走呀!”小明不情愿地跟着妈妈走。 评析:家长只顾自己散步,却没有考虑孩子的需求,没有用孩子的心去感受孩子。观察、思考、专注是联系在一起的。 正确做法:蹲下来,和孩子一起观察和感受他所喜欢的。 平时,家长就这样经常做着打断孩子注意力的事。看来,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很多是我们家长惹的祸。如果这些能避免,无疑,对孩子注意力的培养大有裨益。正如教育专家孙瑞雪所说:“任何禁止儿童活动的行为,都将损害儿童智能的发展——而专注力只不过是被损害的能力的副产品。”因此,我们要避免对孩子的注意力的干扰。 【小贴士】 培养孩子注意力十法 1、 孩子看电视时,不要让他老是切换频道。不断更换频道,容易让注意力涣散。 2、 当孩子兴致勃勃跟你说话时,不要随意打断孩子的话,要听孩子把话说完。 3、 给孩子独处的时间,允许孩子自言自语,甚至是发呆。有时,成人看来的发呆,或许正是孩子在专心地想象、思考着什么。 4、 给孩子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独立的房间,他可以关起门来,自由地做他想做的事,包括想睡就睡,想玩就玩,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5、 家里的房间要摆设整齐,干净整洁,不要杂乱无章,不给孩子一个混乱的感觉。 6、 一次只提供一种玩具。玩具多了,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不专心玩一种玩具。 7、 给孩子放录音故事磁带,让孩子专门听故事,而不是放VCD、DCD。因为前者只需要听,而后者又听又看。当单独运用一种感官刺激时,特别是听觉,更有利于培养孩子专心的能力。 8、 孩子玩游戏的时候,千万不要打扰,哪怕到处搞得很乱。等玩过后再要求孩子收拾。 9、 陪孩子玩专注力游戏。藏起一样东西,要求说什么东西少了;手中不断变换的扑克牌中,盯住某张牌;从罐子里倒出一大堆黄豆,找出混在其中的豌豆等异物。 10、陪孩子做注意力训练。找一些注意力训练的书,做注意力训练的题。如找不同,比大小,拼图,记数字,比对图形等。
最后发表: 滕滕妈@ 2013-6-15 14:05 871 5 2013-6-14 预览
shuixiang88 酷笔娃第二期免费试用
酷笔娃旗舰店在淘宝试用中心提交的试用商品酷笔娃 早教点读玩具套餐将开始试用啦! 时间:2012年02月27日 -- 2012年02月29日 试用数量:10份 试用价格:0元 试用链接:http://try.taobao.com/item.htm?spm=11047Ysd.1-a4wnm.3-5o9KhP&id=2702737 抢购链接http://detail.tmall.com/item.htmid=15329424960&viewfrom=try&prt=1330409952547&prc=2 /data/attachment/forum/201306/15/T1CcmVXm0nXXaCwpjX.png 上架展示期间订单量可能增高,所以需要的请快来抢啊!
最后发表: shuixiang88@ 2013-6-15 14:05 696 0 2013-6-15 预览
maggie_nee 教你几招让宝宝更聪明!
如何让宝宝变得更聪明呢?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可以左右人的智力,如果人脑日益发达,那么宝宝也就会越来越聪明。下面我们就来介绍11个使宝宝更聪明,大脑更健康的招数吧! 一、睡足睡好 德国科学家发现,每晚睡眠10小时的孩子成绩优于每晚睡眠小于8小时的孩子。大脑充分休息,才能提高智力水平。 /data/attachment/forum/201306/15/T1gmqVXhXbXXb1upjX.jpg 二、重视早餐 美国科学家实验证明,在其余实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吃高蛋白早餐的孩子成绩优于吃素食早餐者,而不吃早餐孩子的学习成绩更差。 /data/attachment/forum/201306/15/T1TA9VXl0dXXb1upjX.jpg 三、多听音乐 音乐有健脑、开发大脑潜能、调整左右脑的功能。家长不要认为听音乐是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 /data/attachment/forum/201306/15/T1JjGVXiNgXXb1upjX.jpg 四、多吃硬食 硬食可促进咀嚼,咀嚼运动可使面部血液循环加速,流向大脑的血液量明显增多,促进大脑发育。 /data/attachment/forum/201306/15/T1D1KVXfxrXXb1upjX.jpg 五、防止肥胖 科学证明,摄入脂肪过多易生成“肥胖脑”,即脂肪在脑组织里堆积过多,大脑沟回皱褶少,皮层平滑,影响智力发育 /data/attachment/forum/201306/15/T168SVXh4cXXb1upjX.jpg
最后发表: maggie_nee@ 2013-6-15 14:05 693 0 2013-6-15 预览
指尖散落嘚阳光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宝宝阅读习惯,从小培养
\"小熊宝宝\" 满送活动即将开始啦。 从小培养宝宝爱阅读的好习惯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 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 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 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史斯克兰。吉利兰 知识充电 美国的教育学家曾对刚上幼儿园的儿童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听过家长读书的宝宝的阅读水平,比没有听过家长读书的宝宝高出很多。宝宝们听家长读书的获益不仅仅是学习的技巧,家庭朗读还教给他们分担与参与的责任,读书使全家人欢聚一堂,让宝宝们感受到爱的温馨。 教育提示 宜早不宜晚。选择给宝宝读书的年龄,原则是越早越好。 养成朗读的习惯,家长在什么时间给宝宝读书无关,但在每天的同一时间读上15分钟,宝宝会收获很大。 在家里,为宝宝摆放很多图书,让阅读变得随手可得。 选择好书。婴幼儿喜欢简单的连环画及与他们生活相关的故事书,简单的形状和颜色能吸引宝宝的注意力。 朗读要有始有终 不妨从一页只有几行字的绘本开始,再过渡到文字较多,图画较少的童书,进展到有童节的故事书和小说。 朗读时,经常问宝宝,:“您认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以增加宝宝好奇心与参与性。 /data/attachment/forum/201306/15/T1i95VXaBaXXb1upjX.jpg /data/attachment/forum/201306/15/T1WxSVXhhkXXb1upjX.jpg /data/attachment/forum/201306/15/T1p8SVXgFcXXb1upjX.jpg /data/attachment/forum/201306/15/T14vWVXdVpXXb1upjX.jpg /data/attachment/forum/201306/15/T1FQqVXXVfXXb1upjX.jpg
最后发表: 西瓜图图@ 2013-6-15 14:04 781 2 2013-6-15 预览
幸福好好宝贝 人生是一种选择(妈妈必看)
人生是一种选择(妈妈必看) 有人提出过这样一个假说:在一个系统内,初始状态有富人也有穷人。然后,我们让系统内的所有财富平均分配给系统内的每一个人,结果会怎样?只要一个小时以后这样的平均就会被打破。比如:有人拿着分到的钱去下馆子,而有的人用分到的钱去开馆子,仅一小时,财富就又不平均了。几年以后,原来的富人还是富人,原来的穷人还是穷人,又回到了初始状态。 这个假说告诉我们:一个人最终是贫穷还是富裕不是凭运气,也不是靠所谓的机遇,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体系的选择。所以,有人说成功人士是有基因的,也就是说一个人会不会成功不是天生的。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体系往往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形成,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就是这个道理。生活在什么样的家庭,往往就有什么样的价值导向,如果想让孩子将来有所成就,,就从个人家庭做起吧! 从家庭做起,并不是每天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而是言传身教给孩子一种好的价值导向,给孩子一个好的榜样,让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还宝宝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或许这就是最好的开端。
最后发表: ae34@ 2013-6-15 14:04 1064 5 2013-6-14 预览
窍离 婴语四六级考试试卷及完整答案
婴语四六级考试试题及答案,你能得多少分? 以下婴语四六级考试试卷内容为单选题,每题10分,满分100分。 0~60分不及格——真担心你家的宝宝。 60~80分勉勉强强——宝宝的“婴”语,你都是猜来的吧! 80~90分还不错哦——你的宝宝还挺幸运,至少你能懂点“婴”语。 100分太棒啦——你的宝宝太幸福啦,你“婴语”奔“专八”了。 1.宝宝为什么爱吐泡泡? a.宝宝自我陶醉中,请勿打扰 b.小金鱼都会吐泡泡嘛 c宝宝的液腺分泌功能增强,但吞咽功能尚不完善 2.小宝宝为什么容易吐奶? a.宝宝吐着玩的 b.宝宝跟妈妈玩游戏 c.宝宝的胃还没有发育成熟存不住奶 3.小宝宝为什么很容易流口水? a.宝宝是个馋猫 b.宝宝饿了 c.宝宝吞咽功能不健全,不会咽口水 4.宝宝为什么老是抓耳朵? a.宝宝有些紧张 b.宝宝耳朵不舒服呢 c.宝宝学孙悟空呢 5.宝宝为什么爱吃手指? a.宝宝的手上有蜂蜜 b.宝宝牙痒痒 c宝宝通过**寻求安全感 6.宝宝为什么有时玩着玩着会心烦、哭闹,还揉眼睛、打哈欠? a.宝宝玩腻味了 b.宝宝要睡觉了 c.宝宝心情不好 7.宝宝为什么有时会突然目光发呆、眉筋凸暴、小脸憋红? a.宝宝要便便了 b.宝宝生气了 c.宝宝害羞了 8.宝宝的四肢、下巴等处的肌肉为什么有时会不由自主地抖动? a宝宝要尿尿 b.宝宝缺钙了 c.宝宝的大脑还没发育好 9.为什么宝宝扔到地上的东西,妈妈给他捡起来他会马上又扔掉? a.喜欢看妈妈捡东西的样子 b.宝宝在变魔术 c.宝宝对新技能享乐其中 10.宝宝为什么有时吃着奶会用力咬妈妈的**? a.宝宝在生气 b.宝宝在长牙牙 c.宝宝不知道轻重 你婴语的考试成绩如何?对照一下婴语四六级考试正确答案: 1.c 2.c 3.c 4.b 5.c 6.b 7.a 8.a 9.c 10.b
最后发表: zuojishu123@ 2013-6-15 13:32 761 2 2013-6-15 预览
牵手m结晶 早期教育...
父母还要“言教”。但主要不是说教孩子要怎样就怎样,而是家长关心社会、忧国忧民的思想流露;评论电影、电视剧中的人物和生活周围发生的事件等等。许多言谈可以在家庭成年人中随意进行,孩子自然会听进去,有时还插话讨论。这比专门讲给孩子听,有意教育他要好得多。人的思想道德、世界观,就是在儿童少年长年累月的耳濡目染中形成起来的。许多令人忧虑,或催人奋起的事件,或使人高兴的新闻,或叫人敬佩的人物或童话故事里的情节,在电视、广播、报纸、书刊和实际生活中俯拾皆是,并且随时随地都可以闲谈,都会有力地美化孩子幼小的心灵。但如果家长在孩子面前不择话题,尽谈些低级境界的事,老是谈论张三、李四的家庭纠葛等等,孩子也会变得平庸、粗俗。所以,家庭德育实在是父母人格的影响,世界观的传代,确如马卡连柯说的:“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都教育着儿童 来源:冯德全早教 http://www.fmdx.cn/
最后发表: 牵手m结晶@ 2013-6-15 13:32 671 0 2013-6-15 预览
薇姐 父母要懂得教育布白艺术
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2》中有一句台词:大人经常以为,和我们说很多话,就是沟通了;其实他们都是自己讲,而我们通常都是假装在听。大人们为什么不懂,多了就很难消化的道理呢?   试想一下,作为大人您是不是也不想有人经常在耳边就一件事唠叨个没完?须知我们的家庭教育是需要讲究布白艺术的。   巧用“布白” 提高谈话的效用   所谓布白,是艺术创作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为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   家庭教育中的“布白”艺术,就是在教育孩子时给孩子留有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因为,年龄大点的孩子随着自我意识的触角对自身内心世界的指向和深入,自尊心越来越强、对事物的评价有了自己的认识和尺度。因此,希望得到鼓励和尊重,尤其不喜欢成人对自己的“指手画脚”。   误区:不留白,谈话时“用墨”太多   有一则故事: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里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激动,就准备捐款,并掏出所有的钱。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于是觉得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长篇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相反,还从盘子里偷了两元钱。   生活中,我们是否也犯过如牧师一样的错误呢?当孩子出现错误时,为了让他长记性,我们往往是“不厌其烦”“不辞辛劳”“苦口婆心”……孰不知,在浑然不觉中,孩子的心理已由最初对自己的内疚感,继而发展到对家长一而再、再而三批判的愤怒。   画面一:没有新鲜感的谈话   菲菲今年6岁了,妈妈在开家长会时听老师说,父母要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于是妈妈每天吃晚饭时都会同菲菲谈话。但是,每次都是教育菲菲在幼儿园里该如何遵守纪律,该如何与其他的小朋友相处,该如何尊敬老师等等,每次听到妈妈说这些话,菲菲都是紧缩双眉,紧闭嘴唇,一言不发。   专家分析:这种一成不变没有新鲜感的谈话, 孩子肯定是不喜欢的,自然也起不到任何教育效果。一次毫无新鲜感的谈话,对孩子来说无疑是痛苦的。就像是一张画纸上画满了横线和竖线,让人看了除了眼晕之外,感不到半点美感。   画面二:批评一次,我就知道错了   珊珊吃饭的时候,不小心把碗打翻了,被妈**评了几句。刚收拾好爸爸回来了,爸爸随口问了一句怎么了?妈妈和爸爸说着,又指责珊珊毛手毛脚珊珊回到自己的房间,砰地关上门。   专家分析:从心理学角度讲,第一次挨批评时,学生的厌烦心理并不太大,但是在第二次,往往厌烦度倍增。如果再来个第三次、第四次,那么批评的累加效应就更大,厌烦心理就会以几何级数增加,说不定因而演变成反抗心理,甚至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因为孩子一旦受到批评,总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心理平衡,受到重复批评时,她心里会嘀咕:“怎么老这样对我?”孩子挨批评的心情就无法复归平静,反抗心理就高亢起来。   画面三:妈妈,我不想再听您的表扬了   刘慧经常用“你真棒”表扬孩子,; 一开始,孩子听到妈妈说“你真棒”,会很有成就感,很高兴。但有的时候,她也仅仅是为了让孩子做某件事,比如:“你真棒,把垃圾丢到垃圾桶里吧。”很快,孩子就有了疑问:我到底哪里棒?妈妈是真的表扬我吗?听到刘慧说“你真棒”,孩子就会不高兴地说:“真的吗?你想叫我做什么就说吧。”   专家分析:同样,对于孩子的表扬也不能太“廉价”,否则也会引起孩子的厌烦。当家长对这个孩子的某些“闪光点”作了表扬,起初这个孩子会很受感动,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孩子发现,家长对自己的表扬越来越多,而且有许多是有意拔高的,他认为这是家长在哄自己,名义上表扬,实际上是让我注意这些方面,这分明是看不起我,不信任我,于是,他对表扬也会产生反感。   画面中的妈妈是不是有你的影子呢?总是对孩子不厌其烦地说教、嘱咐、批评,,以为只有如此,才能让孩子“刻骨铭心”。殊不知,家庭教育是要讲究布白艺术的。家长在平时与孩子的交谈中要“点到为止”,适当地留点“空白”,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反省。这样,孩子就会敞开心扉,和你交心。 走出误区:巧用布白 与孩子更好地谈话   与孩子谈话是一门艺术,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此进行布白,既是动与静有机融合的必须,又是充分激发孩子谈话欲望之所需,更能体现家庭教育的艺术性,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实效性。   1.谈话前的准备   在谈话之前,给孩子留下一些时间,让孩子做好谈话的准备,比如说让孩子决定什么时候进行谈话,给孩子留下调整自己情绪、心态的时间,为接下来的谈话铺就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2.谈话的第一句话   谈话的第一句话很重要。父母最好从倾听开始,不要单刀直入。 还可以从夸奖表扬孩子开始,或者从讲一个故事开始,可以灵活掌握。如果一时没有想好如何开头,那么也可以允许静默的出现,让孩子利用这段空白去进行思考。   3.向孩子提问之后   随着谈话的逐渐推进,如果家长向孩子就某个主题提了一个问题,马上要让孩子来回答,孩子会由于缺乏时间思考,很难把问题回答全面,因此,运用布白,是给孩子以思考的时间,时间的长短要与问题的难度相匹配,过长或者过短都不适宜。   4.孩子说完之后   在孩子说完一个问题之后,家长也不能立即就这个问题下结论,要给一定的时间让孩子或反思或补充,以完善答案,使之更加的准确和全面。   5.总结谈话之前   谈话即将结束时,家长不要忙于对本次谈话进行总结,要给孩子时间来思考总结本次谈话的主题,充分发挥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总结谈话之后   在您和孩子的努力下,对本次谈话总结后,不要马上就让孩子离开谈话场所,要适当布白,让孩子利用谈话结束后的几分钟,回想一下谈话所达成的协议,并思索今后如何坚持做到协议中的条款。   Tips: 用“布白”要注意的四点:   1. “空白”不等于“不明不白”。“布白”应该有一定的目的性。家长给孩子留下“空白”后,不是让家长省点工,歇把劲,缄口不语。在孩子进入“布白”设置的艺术境界后,家长应掌握火候给孩子一个“说法”。   2. “空白”不宜过“白”。任何艺术如果脱离了实际,将会变成缥缈的东西。对于亲子之间的谈话而言,“空白”只能占据极小的活动空间,家长在运用过程中,不能过分地夸大,变形,朦胧地使孩子如坠云雾,无形中衍变成亲子交谈的一个“漏洞”。   3. “空白”不等于“空想”。家长应当立一个竿子,让孩子循着影子去有序地活动,不能让孩子信马由缰盲目驰骋,毫无目的地漫游遐想。家长应当稍作调拨,所谈内容应很好地与“空白”衔接,为“空白”弹好前奏曲。   4. “布白”不宜过“滥”。“布白”运用过多,就会使人产生七零八落之感。家长在运用的过程中,不能无休止地给孩子营造“空白”,弄得孩子穷于应付,致使亲子间的双向互动难以合拍。
最后发表: 薇姐@ 2013-6-15 13:32 708 0 2013-6-15 预览
lxl1077 参加晒玩具活动的亲,来领奖了哦~  ...234
/data/attachment/forum/201306/15/T15CuGXclsXXb1upjX.jpg 2011年12月14日-2011年12月24日在育儿亲子论坛举办了一个 smile2372711 晒贴地址: 田甜001 晒贴地址:活动贴56楼 以上3位获得可爱秋冬温暖帽一顶(以下3款选一) 玩具达人奖得主 520lia 晒贴地址:活动贴6楼 甜心豆豆花 晒贴地址:活动贴22楼 jjgjdefft 晒贴地址:活动贴32楼shine361027 晒贴地址:活动贴36楼一米深蓝323 晒贴地址:活动贴44楼 以上5位获得店铺优惠券10元(消费满50元可用) 恭喜以上获奖者 特别说明:由于有效报名参赛的帖子数量不足,奖品发放数量没有达到预定的数额。 希望今后的活动大家能够更给力的参加哦! 领奖说明:请与2012年1月1日前联系 (即本次活动赞助商)领奖 逾期做放弃处理! 特别鸣谢 本次活动赞助商
最后发表: 西瓜图图@ 2013-6-15 13:32 4144 32 2013-6-10 预览
sandamom 促进宝宝合作行为的五个方法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包括言语和行为)而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 下面介绍几个促进宝宝合作行为的方法: 一、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民主宽松平等的家庭氛围,是培养孩子合作精神的首要条件。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孩子愿意、乐于合作。因此,父母应尊重孩子的意愿和人格,全方位地接纳自己的孩子,不失时机地以赞美、鼓励的语言同孩子说话。一般情况下,如果父母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去理解与尊重孩子,用委婉的语调与孩子交谈,就比较容易赢得孩子的合作。如孩子有了差错,家长可借故暗示孩子的缺点,而不当面数落,给孩子一个自我省查的机会。家长有了差错,也要向孩子认错道歉,请求谅解,这样做让孩子信服的同时,也无形中为孩子提供了积极的行为榜样。一方面可以使孩子明白父母已经考虑到了他的观点和利益,同时表明父母对孩子的尊重;另一方面,委婉的口气可以增加协调的气氛,减低反抗心理并赢得合作。如对孩子说:“很抱歉打扰你”“如果你乐意帮忙,我会很高兴”,“谢谢”“对不起”等等。 二、为孩子树立合作的榜样 家庭是孩子学习生活的第二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爱模仿是孩子的天性,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他们往往会依照父母的做法和小伙伴交往合作。因此父母要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爸爸妈妈之间,爷爷奶奶之间、婆婆媳妇之间是否能够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会对孩子产生直接的影响。如,妈妈烧饭做菜,爸爸在旁帮着洗菜、拣菜;家里搞卫生妈妈拖地,爸爸在旁帮着整理;奶奶买衣服,妈妈则帮着出主意,这在无形中为幼儿提供了积极的行为榜样,另外,父母与邻里之间、与同事之间、与亲戚之间的合作也是孩子观察、学习的榜样。 三、为孩子创造合作的机会 父母应多为孩子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合作。父母应尽可能地为孩子创造与外界接触的机会,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在闲暇时多带孩子到公园、小区的绿地等热闹的公共场合,或亲戚朋友家去玩,鼓励孩子多与他人交往,多为孩子创设结交小伙伴的机会。也可邀请孩子的小伙伴到家里来玩。如,孩子玩娃娃家角色游戏时,孩子间必须共同商量、友好合作、相互配合,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如“拍打气球”的游戏,孩子必须轮流拍打气球,相互配合,气球才不会掉下来,此外,共搬玩具筐、共整理玩具、帮助邻居看小弟弟、小妹妹等大带小交往活动都可以为孩子提供大量的学习和实践合作的机会。 四、教给孩子合作的技能 孩子年龄小,缺乏社会交往经验,孩子往往不知如何去合作,这就需要家长教给孩子合作的技能,指导孩子怎样去合作。家长可通过图书、画册、电视,或孩子发生矛盾时通过具体事件,生动形象地向他们讲明什么是分享合作,还可针对孩子在交往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向孩子提出一些问题,如“两个小朋友,只有一个玩具怎么办”?引导孩子归纳总结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如“两个人轮流玩”,或者“两个人一起玩”,等等。 如孩子在下棋时,往往都想赢,所以争吵、耍赖的情况时有发生,父母就可让孩子知道如何谦让,如何遵守规则,碰到问题怎样去商量等;如几个孩子在一起搭积木,就应该让孩子学会一起商量,分配工作;遇到矛盾时,就应尊重孩子让他们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孩子比较“看法”,最后共同确定一个大家都比较满意的方法......,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通过一次次的交往,孩子逐渐习得合作的方法、策略,懂得玩游戏前,要一起商量,分工合作;遇到矛盾时,要协商解决问题;当玩具或游戏材料不够时可互相谦让、轮流;当同伴遇到困难时,要主动用动作、言语去帮助他,当自己遇到困难、一人无法解决时,可以主动找小朋友协助。这样,孩子到了集体中便会主动与人合作,易于与其他孩子相处。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帮助幼儿逐渐习得合作的方法、策略,尝到合作的甜头而渴望合作。 五、让孩子感受合作的快乐 孩子做出合作行为,但孩子自己常常不能明显感觉到,因此,当孩子和父母一起做完事情。
最后发表: sandamom@ 2013-6-15 13:32 631 0 2013-6-15 预览
pdsjac19181 学习美国家庭教育子女的12条法则
美国一家媒体曾刊登过一篇有关家庭教育的文章,介绍了美国家庭中父母教育子女健康成长的12条基本法则。 1.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2.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3.力量法则: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 4.管理法则:在孩子未成年以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 5.声音法则:尽管孩子在家里没有决定权,但是一定要倾听他们的声音; 6.榜样法则: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 7.求同存异法则: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 8.惩罚法则:这一法则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慎用! 9.后果法则:让孩子了解其行为在现实世界中可能产生的后果; 10.结构法则:教孩子从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11.\"20码”法则: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父母与其至少保持20码的距离; 12.\"四何”法则:任何情况下都要了解孩子跟何人在一起、在何地方、在干何事,以及何时回家。
最后发表: soooooooo@ 2013-6-15 13:31 585 1 2013-6-15 预览
倖福 8习惯影响BB智力发展
孩子身上存在的一些不良习惯,如果不及时改正,会导致宝宝的智力越来越差,这不是危言耸听,爸爸妈妈要小心啦!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会有一些小毛病,家长要对这些行为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正确的指导,因为不良行为一旦变成“坏习惯”,会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羁绊。有些可怕的坏习惯,如果不及时改正,宝宝的智力就会越来越差哦,这不是危言耸听,爸爸妈妈要小心啦!   坏习惯1:长期饱食   现代营养学研究发现,进食过饱后,大脑中被称为“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会明显增多。这些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能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脂肪增多,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如果长期饱食的话,势必导致脑动脉硬化,出现大脑早衰和智力减退等现象。   坏习惯2:轻视早餐   不吃早餐使人的血糖低于正常供给,对大脑的营养供应不足,久之对大脑有害。此外,早餐质量与智力发展也有密切联系。据研究,一般吃高蛋白早餐的儿童在课堂上的最佳思维普遍相对延长,而食素的儿童情绪和精力下降相对较快。   坏习惯3:甜食过量   甜食过量的儿童往往智商较低。这是因为儿童脑部的发育离不开食物中充足的蛋白质和维生素,而甜食会损害胃口,降低食欲,减少对高蛋白和多种维生素的摄入,导致机体营养不良,从而影响大脑发育。   坏习惯4:睡眠不足   大脑消除疲劳的主要方式是睡眠。长期睡眠不足或质量太差,只会加速脑细胞的衰退,聪明的人也会变得糊涂起来。   坏习惯5:少言寡语   大脑中有专司语言的叶区,经常说话也会促进大脑的发育和锻炼大脑的功能。应该多说一些内容丰富、有较强哲理性或逻辑性的话。整日沉默寡言、不苟言笑的人并不一定就聪明。   坏习惯6:空气污浊   大脑是全身耗氧量最大的器官,平均每分钟消耗氧气500-600升。只有充足的氧气供应才能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用脑时,特别需要讲究学习环境的空气卫生。   坏习惯7:不愿动脑   思考是锻炼大脑的最佳方法。只有多动脑筋,勤于思考,人才会变聪明。反之,不愿动脑的情况只能加速大脑的退化,聪明人也会变得愚笨。   坏习惯8:带病用脑   在身体不适或患疾病时,勉强坚持学习或工作,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造成大脑损害
最后发表: 倖福@ 2013-6-15 13:31 620 0 2013-6-15 预览
薏米阳光 隐性单亲家庭是孩子之痛
龙应台曾说,“孩子,是天心的验证,美的极致。”   父母之爱都深如大海,可面对孩童成长的天真或是顽皮,如何将自己心底殷殷切切的爱,转化为陪伴他长大的和风细雨,每个家庭都有问号。   比如,外公外婆在教育孩子时,怎么发挥隔代教育优势?电视出现暴力镜头,家长该怎么进行引导?如果爸爸一直在外地工作,妈妈如何陪伴孩子的幼儿时期?   2011年12月9日,《杭州市家庭教育工作“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由杭州市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   《规划》以研究为基础,以公共服务、统筹规划、服务家庭、育人为本为先进理念,审议通过了26个具体课题,内容涉及隔代教育、体能教育、科学教育等方面,科学回答家庭教育中出现的具体问号。   这些问号,关系着很多家庭的成长。正如《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所说,对孩子的爱,决定质量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学历、收入、地位等,而是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对细节的处理水平。   隐性单亲家庭有增多趋势   滨江区国信嘉园幼儿园园长汤婷,特别关注到一个群体——隐性单亲家庭。   单亲家庭,是指一些只有父亲或母亲一方抚养的家庭,原因主要是离婚、分居、配偶一方死亡或者出走;其次是,未婚妈妈或未婚爸爸独立抚养儿女。   还有一部分家庭情况和单亲家庭类似,如:“留守家庭”——丈夫或妻子长期在外(例如在外地工作、长期出国、做生意不太回家等情况),另一方带着孩子独居;“空巢家庭”——父母双方因工作繁忙,将子女托付给保姆或老人照顾。   汤婷说,在幼儿园家长中,这两类人群人数众多,并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他们实际上属于隐性单亲家庭。   汤婷工作的国信嘉园幼儿园位于杭州市滨江区。“我们园区的很多父母还在创业期,隐性单亲家庭的数量越来越多,据统计,56.86%的孩子大部分时间单独和母亲在一起,27.74%的孩子由爷爷奶奶单独抚养,83.3%的孩子从没去过父母工作的地方。   “有一次幼儿园搞亲子活动,很多游戏要爸爸妈妈一起参与。在玩‘抬花轿’这个游戏时,班里有个小孩子突然大哭起来,因为他爸爸长期在外地工作,半年才回家一次,爸爸不在现场,他就没法参与这个游戏,这时他把所有的委屈都发泄给了身边的妈妈。妈妈紧张得束手无策,只能由他去。”   也有的父母,因为回家次数太少,每次回家都一次性买很多礼物。有时候来不及,礼物都是在机场买的。   “有的小朋友,好像看懂了爸爸妈妈想要弥补的心理,就会提一些平时不能得到满足的要求。”汤婷说,父母表达对子女的爱,是为了让宝宝拥有爱的能力,不能因为陪伴他的时间太少,盲目地取悦孩子,也不能无原则地爱他。家长一定要理性分析,合理满足。”   根据汤婷在工作中的观察,长期由妈妈一方抚养的孩子,比较任性;长期由爸爸一方抚养的孩子,自信、勇敢但少了一些对生活的细致体验;长期由隔辈老人抚养的孩子,不喜欢有挑战性的游戏,缩手缩脚。   汤婷曾走访过一些隐性单亲家庭,年轻父母们说,目前暂时无法克服这种家庭状态。“希望通过研究,我们能找到引导隐性单亲家庭孩子形成良好性格和行为习惯的恰当教育方法。”   让孩子一伸胳膊就能够到你的脖子   《杭州市家长学校教学指导纲要》编订人沈明革说,孩子越小,越需要父母多一些时间在他身边,尤其对于留守儿童,父母要为孩子创造了解自己的机会,带孩子到自己工作的地方去看看,这对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很有好处。   “爸爸妈妈要学着了解孩子,并不是说给他花了多少钱,有时,爸爸妈妈的一个拥抱或者一个微笑,都能让孩子觉得很幸福。   “虽然现在网络、通讯都很发达,但最能直接让孩子感受到爱的方式,就是让孩子能一伸胳膊,就能够到你的脖子。”   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曾有个节目让很多家长流泪。   “妈妈总是对我说爸爸妈妈最爱我,我却总是不明白爱是什么;爸爸总是对我说爸爸妈妈最爱我,我却总是搞不懂爱是什么;爱我你就陪陪我;爱我你就亲亲我;爱我你就夸夸我;爱我你就抱抱我。”   希望每个家庭都有一个“科学探索区”   詹玲玲是杭州市文三教育集团科学教师,也是一位妈妈。   她有一个梦想,希望不仅仅是她的女儿,她的学生也都能在家里有一个“科学探索区”。哪怕这小小的空间仅仅能放下一只蜗牛。   在《规划》中,詹玲玲提议的“家庭实验室”被确定为研究课题之一。   “我给三年级做‘蜗牛大发现’,有的学生跑来告诉我,‘妈妈把我的小蜗牛扔了。’给四年级做面包发霉实验,我把面包材料准备好,一一发给同学们,可完成率不到20%。”   詹玲玲说,“对孩子的教育,不仅要在学校实现,父母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果能用一点点时间和空间,开辟一个小小的‘家庭实验室’,让家长成为孩子科学探究活动的有力支持者,孩子们会惊喜地发现,科学也并不是一件遥远的事。”   如何建立“科学探索区”   詹玲玲说建立“科学探索区”,并不复杂。   比如,前不久观测的月全食,是小学五年级才学习的内容,詹玲玲讲给6岁的女儿听时,就和丈夫、女儿分别扮演太阳、月亮和地球。   再比如,“蜗牛大发现”只要求有一个放大镜、一张记录单,以及“我的提问”。   詹玲玲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设计了一张表格,列了一些容器,供准备尝试“科学探索区”的家庭参考。(见下表)   家庭观察和实验用品一览表   胶卷盒、棉签盒、保鲜盒、饮料瓶   可以用于的实验和观察   家庭用品   采集和观察生物、种子发芽实验等;装盐等实验药品   制作生物、岩石标本   月饼盒、速冻食品分隔盒、鸡蛋分隔盒   碟子、杯子   植物栽培   摆放物品   量取液体   量取长度等   采集动植物标本等   搅拌、当滴管等   测量温度实验   平底托盘   厨房用、吃药用量杯   卷尺、包装绳   枝剪、螺丝刀、镊子   筷子、吸管   温度计   工具类   容器类
最后发表: 薏米阳光@ 2013-6-15 13:31 624 0 2013-6-15 预览
tuerery4 微笑天使宝宝图集
参加宝宝微笑评选大赛
最后发表: 静f雪@ 2013-6-15 13:31 669 4 2013-6-14 预览
牵手m结晶 (转帖)第一节 孩子不需要我们教
第一节 孩子不需要我们“教”(1) 作者:周令瑜 1.?孩子画画让我们教吗? 2.?成人的“教”只会给孩子锁上一个框框。 3.?我们不教,孩子怎么会呀? 很多家长“好为人师”,热衷于“教”孩子,他们认为,孩子不教就不会,必须得教。于是,他们教孩子说话、教孩子走路、教孩子唱歌、教孩子画画、教孩子玩。他们喜欢跟在孩子身边,喋喋不休地说:宝宝,告诉你,要这样,不要那样;来,跟妈妈(爸爸)学 他们甚至教孩子玩,譬如玩玩具或玩沙,他们会先示范:看到没,要这样玩,云云。 我还听有位妈妈说,他们那边,孩子到了四五岁,家家户户都会在晚上教孩子写字、画画、做算术。我说:“你没教过吧?”她说:“大家都教,我怎么能不教呢?不教的话孩子就会落后呀。”我又问:“那你们教了以后,孩子是什么反应呢?”她说:“我正头痛呢,孩子一点都不爱学习了,每天晚上必须看着,才能搞一会儿学习。”我说:“你知道为什么孩子不爱学习了吗?”她摇摇头。我接着说:“就是你们的 教 把孩子的学习兴趣给 教 没了。其实孩子天生爱学,是不用我们去教的,我们也没有资格来教孩子。” 这位妈妈的眼睛瞪得铜铃大,说:“这怎么可能,不教的话,孩子怎么能知道那些知识?怎么知道画画、写字、算术?” 她的反应在我意料之中,因为曾经很多人看到周周的画之后,都惊讶于这么小的孩子居然画得这么好。转而他们会问我:“周周妈,是谁教的呀?是不是上了美术班?”我笑着说:“没有谁教,她自学的呢。”家长们不相信,说:“谁信呀,不教孩子能画得这么好?” 教没教我心里是最清楚的。不仅是画画,别的东西比如走路、骑单车、唱歌、识字、写字等,我都没教过。孩子不需要我们“教”,成人的“教”只会给孩子锁上一个框框,牢牢束缚住孩子的思维,钳住孩子想象的翅膀。 也许大家会感到疑惑,我们不教,孩子怎么会呀?周周是如何“学会”画画的呢?约1岁8个月的时候,周周对涂涂画画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我顺势而为,买回画画的纸和油画棒,清理了一张小茶几当画画的桌子。周周开始了她的涂鸦之旅。刚开始是乱涂一气,画一些曲线、线团及乱七八糟的线条,这是孩子涂鸦早期的表现。后来她不满足于自己涂,开始要求我画,要我画杯子、凳子、气球及各种小动物。我怕我的画会局限她的思维,但是又不能打击她画画的兴趣,必须给她画,怎么办?虽然原来我学过3年美术,但是还没到看到什么就能画出来的水平。于是我买回了一本《儿童美术教室》的书,上面有很多画,于是我先学着画不同姿态的动物、不同样式的气球,总之每一样东西,我都会画出不同的样式。在这个过程中,只是在周周要求我画的时候,我才画,画的时候不多说话,不会教她“气球应该怎么画”之类的。我只是应她的要求画给她看,而且每次都会鼓励她自己画。 周周开始自己画画后,每次画完,我都会请她说说画的是什么,周周有时说是蛇,有时说是苹果。虽然一点也看不出来她画的是什么,不过我仍然试着从她的视角来理解她的“作品”。周周1岁10个月的一天,她涂鸦完毕后大叫起来:“球球,球球。”那时,周周的语言表达还局限在三到四个字,重叠词是最常见的。我跑过去一看,果然是一个气球,笨拙的、稚气的笔迹,歪歪扭扭的线条!我开心得不得了,把周周举了起来,大声喊:“周周会画气球了,周周会画气球了!”周周的小脸上充满了成就感! 从那以后,周周就一发不可收拾了,画杯子、帽子、太阳、热带鱼、海豚等,两岁多的时候学会了画人。后来除了用油画棒外,她还用水粉颜料画。在这期间,我给周周买了大量的绘本,图画、色彩都非常美,让她接触好的绘画作品,耳濡目染受到熏陶。我还买了一套《凯蒂的名画奇遇》,让她欣赏世界名画。周周看了《凯蒂的名画奇遇》后,居然自己学会了“点彩派”画法。 这些我都没有教过她,因为我觉得对于孩子来说,绘画的技巧不重要,她的大胆想象才是最重要的。另外,我并不是学美术专业的,我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来教她。 周周3岁的时候,在公园写生,旁边两个约4岁的小孩很感兴趣的样子,围了过来。周周给了他们纸和笔,大家一起画起来。小孩子的妈妈在一旁喋喋不休地“指导”,她对孩子说:“你看妹妹,画得多好,握笔握得多好,你应该这样握笔。”然后,这位妈妈夺过孩子手中的笔做了个示范,孩子不知所措。这位妈妈满是羡慕地问我:“你的孩子画画很好呀,瞧她那握笔姿势!是不是上了美术班?”我笑笑说:“没有上美术班。”这位妈妈追问:“那是你自己教的?”我说:“我也没有教,她自己学的。”这位妈妈极不相信地看着我,撇撇嘴没再说什么。我知道一时半会儿和她说不清楚,没有继续跟她解释。而她继续在儿子耳边喋喋不休,儿子满腔的作画热情慢慢消退,草草花了一幅画之后,不肯继续再画。 不仅画画,周周其他的“本领”也是“自学”的。1 10的数字是周周看我们玩扑克牌认识的;大量的儿歌是周周看“小小智慧树”和儿歌碟学会的;骑单车是她自己摸索学会的;三岁多的周周会“画”一些字了,比如数字1、2、3、5、6、8,字母P,以及汉字“回”“小”“大”“田”“不”等,这也是她自己看见一些文字之后,照着“画”的。大家注意,不是“写”字,是“画”字。她没有笔顺,就像画画一样,把字画了出来,这些都是周周自发进行的。 3岁半的时候,周周自己学会了10以内的加法。一次吃饭的时候,周周问我:“这里有几个饭碗呢?一. 4个;二. 6个。”她喜欢看巧虎,经常学着巧虎这么提问。我说:“我选择一,4个。”周周接着问:“有几个菜碗呢?一. 2个;二. 3个。”我回答:“我选择二,3个。”周周朝我竖起大拇指,说我答对了。我忍俊不禁,趁机反问她:“桌子上有4个饭碗,3个菜碗,4个加上3个,一共是几个碗呢?”周周把碗数了数,说:“7个。”我说:“答对了。” 就是这一次,周周理解了“加法”的含义,她触类旁通,学会了10以内的加法。不管我问几加几,她都会把手指头拿出来运算,得出正确答案。 回想以前(现在还有很多幼儿园仍然是这样教的),我们曾经教孩子10以内的加法,是多么费劲,从2到10,每个都要教一次,并且效果很不理想。譬如5的加法,我们就要教1+4、2+3;6的加法,我们就要教1+5、2+4、3+3,以此类推。还要设计出很多情节去教,譬如小白兔拔萝卜之类的。往往课上到一半,孩子们就失去兴趣了。这种靠老师演示、孩子较少实际操作的教学方法把孩子越教越糊涂,很多大班孩子还搞不清10以内的加法。 不少成人容易犯“好为人师”的毛病,不懂美术的敢教孩子画画,不懂乐器的敢对孩子拉琴指指点点,不懂舞蹈的敢对孩子的舞姿评判一番,英语发音不标准的敢于教孩子说英语 不管做什么,成人总会觉得自己比孩子高明! 孩子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家长指导过多,就会让孩子丧失自己思考的能力,依赖于大人的指导。一位身在海外的妈妈留言说,她带着两岁多的儿子在户外玩沙,她发现如果自己不指导,孩子就不知道怎么玩。她反思,可能是自己以前对孩子指导过多的缘故,导致孩子依赖于她的指导。后来她很希望孩子能用自己的方式去玩,但是孩子不愿意自己去尝试新的玩法了。比如骑单车,孩子骑一下,骑不好就放弃了,不愿意反复去尝试。 孩子不需要我们教,是不是可以什么都不管呢?不是的。如果什么都不管,就如同农民对地里生长的秧苗遭遇了大量的杂草而任其自生自灭一样,那是种不出好庄稼的。 首先,我们需要创设一个有准备的环境,这个环境应该自由、宽松、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 兴趣所在,根据孩子那个阶段的兴趣创设环境,简单地说,就是让孩子在适合的时间做适合的事,这个适合就是以孩子的兴趣为标准。举例来说就是,孩子喜欢画画,家长就给孩子提供专业的笔、颜料和纸,不能因为孩子小、怕浪费就买一些便宜的纸,或者以为省钱买一些小张的纸,这样会局限孩子的思维,影响孩子绘画的感觉;孩子喜欢音乐,就给孩子听各种经典的音乐,各种乐器演奏的、各种风格的音乐。再如,某个阶段孩子主动做加法,就要给孩子提供可以摆弄的实物如小棒、石子、小篮子等,让孩子自己摆弄;或者,如果孩子要求独立自理,就要把家里的器具按照孩子的尺寸、高度来设计,比如洗脸台的高度、坐便器或蹲便器的尺寸,书架和桌椅等家具的高度是否便于孩子使用和取放。 我记得周周3岁半的时候,突然迷上了舞蹈,一听音乐就有反应。周周对音乐的感受力很强,我时常播放一些不同乐器如钢琴、笛子、琵琶、巴乌演奏的乐曲,周周根据乐曲的高低起伏、节奏翩翩起舞,用肢体语言来表达她对音乐的理解。让我惊讶的是,她能准确地感受到音乐的情绪,比如平静、悠扬、欢快、激昂。她用不同的动作表达不同的情绪,舒缓的音乐用缓缓地走、柔软地舒展手臂来表达,激昂的音乐用奔跑、快速转圈来表达,欢快的音乐用扭屁股和蹦跳来表达。跳舞的时候,她的神情随着音乐时而抒情,时而喜悦,时而激昂。虽然周周不会用语言来表达她对音乐的感受,但是她用肢体动作把对音乐的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当时,有朋友看了周周即兴自编自演的舞蹈之后,连连惊叹周周的艺术天赋,建议我送她到专业老师那里去学习舞蹈。我谢绝了,因为在6岁以前的阶段,孩子对艺术的感受力、创造力、兴趣才是最重要的,虽然她的动作笨拙,没有专业学习过的孩子跳得那么到位,但她可以无拘无束地表达、感受和创造,这就足够了。我不想为了让孩子学一些舞蹈动作和技能而失去最宝贵的创造力,所有的技能在6岁以后,孩子更能轻而易举地学会,但是创造力是学不来的。我们幼儿园的很多孩子上了舞蹈培训班之后,是学了不少专业动作,但是他们的表演机械、表情呆板,脸上的微笑都是硬生生挤出来的,沦为了跳舞的机器!所以,我不会让周周在6岁以前学习舞蹈以及任何一门技能性的“特长”的。我要做的就是,在她对音乐、舞蹈感兴趣的时候,给她听好的音乐、给她看优美的舞蹈、给她提供各种颜色的纱和布料(让她装扮自己,当做舞蹈服装),以及当她最忠实的观众。 其次,在孩子对某一个事物发生兴趣的时候,我们应该准确地把这个事物所对应的概念告诉孩子,让“概念”和“事物”配对。比如,当孩子痴痴地看着灯泡的时候,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告诉孩子“灯”。这样孩子就把“灯”这个具体的“事物”和“概念”对上了。再如,大冬天的时候,寒风刺骨,孩子感觉到冷。这时可以导入“冷”的概念,孩子就可以把“冷”的概念和“冷”的感觉配上对。 这里要强调一点,你给孩子的东西一定要是准确的,不能给些错误的东西。如果你对你的答案不确定,那么你一定要查证后再给孩子。我看见过不少家长用蹩脚的普通话教孩子念唐诗,孩子也学会了这种蹩脚的普通话,到孩子上小学了还改不了。有些自己都说不好英语的家长(包括某些老师),教孩子说英语,孩子说一口咱中国人听不懂、人家外国人也听不懂的“英语”。有的家长被孩子的某些问题问住了或者不便于回答,就随口敷衍孩子,很多孩子都问过“我从哪里来”的问题,大多数家长以“从树上掉下来的”“路上捡的”“垃圾桶里捡的”等答案来敷衍孩子,造成对孩子的误导。 周周也很好问,看到各种植物,她问“这是什么树”“那是什么花”,我们会告诉她植物的名称和习性,很多答不上来的,我们就带周周到橘子洲头去找答案,那里有很多种树和花,每一 株上面都挂了牌子,上面有植物的名称、年龄、习性的介绍。我们到博物馆参观,周周对马王堆出土的文物如青铜器、陶瓷等都非常感兴趣,我们便给她念一念文物旁边的说明文字,并听一听讲解员的解说。周周回来后,翻阅我们拍的文物照片,都能说出那些文物的用途。 几乎每一个孩子都好问,有的孩子甚至把家长问得无言以对,不知怎么回答孩子的问题。其实,孩子发问的时候,就表示孩子在思考,这正是好的教育机会!聪明的家长知道把握教育机会,耐心而详细地一一解答孩子的问题,不知道答案的会和孩子一起去书上或网络上或通过其他途径寻找答案。千万不能因孩子问得太多嫌烦,或是随便敷衍孩子,那样孩子会失去好问勤思的可贵品质。家长要不断地丰富自身的文化素养,广泛涉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最后,我们要和孩子一起享受探索的过程。比如周周看到水里的观赏鲤鱼,好奇地问小鱼喜欢吃什么呀?于是我们带上面包、花生、米饭、菜叶等,和周周一起喂鱼,在喂食过程中,周周观察到了小鱼喜欢吃什么。我们饲养过小鱼、乌龟、鸭子等小动物,栽种过大蒜、生姜、红薯、土豆等蔬菜,做过水变成冰、冰化成水、沉浮、什么东西会降解等实验。孩子在亲自动手体验的过程中,认知在发展,知识在累积。这比成人教的记忆得更深刻,也更有兴趣。 我们幼儿园经常有少数家长找我提意见,说孩子没学到什么东西。我反问他们:“你们陪孩子一起做过小实验吗?陪孩子一起玩过吗?你了解你的孩子吗?”他们大多摇摇头。我说:“你们不和孩子一起探索,又怎能了解孩子学到了或者没学到什么呢?看得见的东西譬如唱几首歌、背几首唐诗、说两句英语,孩子是很容易学到的,但是看不见的东西譬如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创造力等必须要家长陪同孩子一起探索,并且细心观察孩子才能了解到啊。” 有人说孩子是一张白纸,让成人去书写;还有人把孩子当一个容器,试图去把这个容器灌满。持这种观点的人都走进了一个误区,即成人是主导,孩子是成人教出来的。其实,孩子才是他自己的主导,每个孩子天生是大师,成人要对他们怀着敬畏之心,不要随意去教他们,因为我们实在是没有“教”的资格。我们能做的是适时而适度的引导。 重点提示: 不少成人容易犯“好为人师”的毛病,特别是对着小孩,不管做什么,成人总会觉得自己比孩子高明!成人的“教”只会给孩子锁上一个框框,牢牢束缚住孩子的思维,钳住孩子想象的翅膀。殊不知,孩子不需要我们“教”。 孩子不需要我们“教”,但并不是说我们可以不“管”,成人要和孩子一起享受探索和“学”的过程。成人要为孩子“学”准备一个自由、宽松、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环境,给孩子的东西一定要是准确的,不能给些错误的东西。 孩子对某一事物发生兴趣时,成人要准确地把这个事物所对应的概念告诉孩子,让“概念”和“事物”配对。在6岁以前的阶段,孩子对艺术的感受力、创造力、兴趣才是最重要的。孩子发问的时候,就表示孩子在思考,这正是好的教育机会。
最后发表: 牵手m结晶@ 2013-6-15 13:30 603 0 2013-6-15 预览
kaienri 益生菌有助新生儿除黄疸
宝宝在出生后2~4个小时内,各种不同的菌群就开始进入他们的体内了,如果有益的正常菌群能够不停地发展,对宝宝今后健康迅速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专家表示,现在不少医院在产妇出院的时候,都给新生儿开点妈咪爱之类的益生菌。也有不少妈妈不敢给孩子吃,怕给小宝宝吃坏了,其实新生儿吃点益生菌是非常有好处的,最重要的是有强化肠道免疫防御功能、抗感染和帮助消除黄疸等的作用。” 先说说肠道免疫吧!肠道免疫系统是人体预防疾病的最大免疫器官,宝宝出生时胃肠道是无菌的,但随着喂养方式和外界环境的影响,他们的肠道中就开始有坏菌了。特别是剖腹产和吃不上母乳的婴儿,肠道免疫功能就更加脆弱了。 此时如果给他们补充点益生菌,让好菌尽快在肠道中占位,那么病毒、致病菌等坏菌即使进来了,也留不住,这样就能保证宝宝有个强壮的肠道免疫系统了。此外,肠道内菌群稳定住以后,腹泻、便秘、腹胀等情况出现的几率也会比不吃益生菌的宝宝少。 新出生的宝宝吃点肠球菌、双歧杆菌、枯草杆菌等益生菌,还可以改善肠黏膜的通透性,加强肠道屏障,抑制致病菌的生长。有研究显示,出生后没有口服益生菌的孩子在院内发生感染的几率是服用益生菌孩子的近3倍。 最后一个好处就是有助消除新生儿黄疸。有统计显示,80%的早产儿、60%的足月儿都会出现黄疸现象,黄色人种又是新生儿黄疸的高危人群。正常情况下,足月儿出生后一周到十天就会自行消退,早产儿要持续3周以上。此时妈妈给宝宝吃点益生菌,就能帮助肠蠕动,增加胆红素排泄,黄疸消除的也就快了。
最后发表: kaienri@ 2013-6-15 13:30 604 0 2013-6-15 预览
qiuxia6133 别粗暴对待孩子的情绪
“你只管好好读书,其他都别管”、“我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很多中国父母常把这样的话挂在嘴边。它隐含了一个讯息:孩子是自己的“产品”,应该听命于自己,还不能有情绪。美国情绪管理训练创始人约翰·戈特曼博士将这类父母归为“情绪抹杀型”。   为了研究情绪是如何影响孩子一生的,戈特曼在36年里,调查了3000个家庭,后来又对儿童跟踪调查了10年。戈特曼将父母分为两种类型,即“情绪抹杀型”与“情绪管理训练型”。“情绪抹杀型”父母尤其无法容忍孩子有负面情绪。比如,孩子哭时,他们会大声喊“停”,强迫孩子憋着,甚至还吓唬说:“再哭,就送你上幼儿园。”有些家长则喜欢用奖励来诱导孩子的情绪,如“只要不哭,就买冰激凌吃”。当所有的恐吓或贿赂都无法管住孩子时,家长还可能动手。“这只能导致一种结果,孩子无法从成熟的大人那里,学到有关人性与理性相和谐的办法。”韩国儿童心理学家赵璧在与戈特曼合著的《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一书中这么说。   “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则截然不同。他们会给孩子解释情绪的不同种类,并帮助其认识到自己正在经历何种情绪。看见孩子哭了,这类父母克制自己不动怒,关心地问“妈妈见到你哭,很心疼”。这会让孩子知道,妈妈很在乎自己,能增加亲密感。然后问“你为什么哭呢”,让孩子有表达情绪的机会。最后说“你这么哭,会影响到别人,可能不太合适”,告诉孩子明确的行为界限,同时也达到了教育目的。   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发展心理学专家曹子芳告诉记者,亲子之间良好地沟通,才能培养出情绪安定的孩子。在孩子3岁以前,要尽可能多地给他们正面教导。比如孩子打架了,父母可以如实说:“爸爸妈妈也会吵嘴闹脾气,不过马上又和好了。”如此这般,孩子会觉得父母和自己一样,增加亲子间的亲密感。   戈特曼指出,中国父母的突出问题之一,是吝啬于表达“爱”,而过分强调“失望、愤怒”,造成孩子从父母处获得的多是批评,缺乏表扬和肯定。而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父母要学会多用“我”传达法。比如,两个孩子打起来。父母不能说:“你怎么又和别人打架?”或“不是告诉过你不能打人吗?”这会激发孩子的逆反情绪。正确做法,先说“我听说你打小朋友了。小时候,我也跟其他小朋友打过架,还被打哭了。”看到孩子情绪缓和,再说:“能告诉我,为什么打架吗?”   还有一个办法可以帮助家长解读、理解和管理孩子的情绪,就是“镜像式反应法”,简单说就是重复。比如小孩闹脾气、哭了,父母不妨说“哦,你很生气呀”、“是的,心情确实不好”,如此一般,孩子会觉得自己的情绪被父母认同,渐渐安心。
最后发表: qiuxia6133@ 2013-6-15 13:30 669 0 2013-6-15 预览
dan01 管理压岁钱培养BB财商
每年春节,家长们听到的最多的祝福语就是“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孩子们可以收到很多压岁红包。随着现代人财富意识逐渐觉醒和增强,压岁红包不妨成为孩子财商教育的第一步。   首先,家长不妨利用压岁钱,给孩子开设一个儿童理财账户,定期让小孩看到自己储蓄账户的金额。同时,给他制定一些小计划,让他体会到成就感和储蓄的收益。而且,还可以不断地设置一些“小恩小惠”奖励,让孩子养成节俭并有计划的消费习惯,学会储蓄。储蓄账户,可以算是激发孩子们理财兴趣的第一步。   其次,家长也可以选择一些具有长期成长性的优质蓝筹股作为“红包”送给孩子,开启孩子的财智教育。与此同时,股票作为一种新型红包,还能够早早地让孩子明白父母挣钱的艰辛,也让他们懂得除了工资以外,还可以投资股票让财富增值。这对于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并为孩子将来成年后的生活所需积累一笔财富,都有极大的好处。   最后,一些家长选择将孩子的压岁钱存在一个特定的银行卡中,并与定投账户绑定,每月扣除,为孩子“定投”基金。“压岁定投”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理财习惯,一旦孩子需要花钱,也可以从银行卡中取出,操作也简便。而且,家长还可以利用压岁钱制订不同的理财方案,让孩子学习财商、提高财商,基金定投也是培养孩子理财习惯的良好平台。   理财专家指出,现在父母重视孩子的教育多数是重视智商、情商的培养,而忽视财商培养。在这样的培养模式下,孩子很有可能变成“高智商的穷人”。作为父母,可以在为孩子打理年终奖的过程,给孩子讲解相关的财富知识,逐步的积累有助于帮助孩子渐渐熟悉“投资”的概念,成为培养孩子财商的第一步。
最后发表: 淘气堡@ 2013-6-15 13:29 695 1 2013-6-15 预览

快速发帖

还可输入 80 个字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 育儿知识大全  

长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所有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www.i52088.com
客服信箱:18965770835@qq.com  闽ICP备12013535号